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学院动态 > 正文 >

沈飞教授团队在农作物秸秆全组分资源化利用上取得新进展

时间: 2021-07-20 点击次数:


作者:刘章林   图片:环球360会员登录   审稿:黄成毅

我国是农业大国,秸秆作为农业生产的大宗有机废弃物,其高效资源化利用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必要环节,也是在农业领域实现“双碳”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。近日,环球360会员登录沈飞教授团队针对农作物秸秆的全组分资源化利用,采用磷酸+过氧化氢预处理技术(简称:PHP预处理技术)开展农作物秸秆的多产品联产生物精炼工艺研究,其研究性成果“Performances of a multi-product strategy for bioethanol, lignin, and ultra-high surface area carbon from lignocellulose by PHP (phosphoric acid plus hydrogen peroxide) pretreatment platform”(基于磷酸+过氧化氢预处理平台利用木质纤维素多联产生物乙醇、木质素及超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策略)在国际知名期刊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(《可再生和可持续能源评论》,中科院1区TOP)发表,影响因子为14.982,该文由团队博士研究生刘章林、万学为共同第一作者,沈飞教授为通讯作者,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,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为合作研究单位。

据悉,PHP预处理技术是该团队于2013年自主研发成功,我校享有独立知识产权。前期的研究发现,PHP预处理木质纤维素技术,可以有效地去除农作物秸秆中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屏障性组分,并能最大限度保留高酶水解性能的纤维素。本研究利用PHP预处理技术的高效解构木质纤维素的技术特点,构建了一套以生物乙醇生产为核心,同步回收木质素、生产超高比表面积活性碳的多联产新工艺。以小麦秸秆为例,1.0 t小麦秸秆在本工艺中,其纤维素部分可高效生产160.0 kg生物乙醇,可作为汽车代用燃料。并可回收约72.0 kg分子量低、纯度高的木质素,且木质素氧化产生丰富的-OH和-COOH基团,在环境污染物吸附材料方面具有潜在优势。此外,对于本工艺废水中无法回收的可溶性组分,采用水热碳沉积技术成功地制备了最大比表面积为3291 m2 g−1的超高比表面积活性炭,并在超级电容器电极及CO2捕集材料等方面具有优异的性能。该研究基于自主研发的PHP技术创新性地提出了农作物秸秆多产品联产生物精炼策略,实现了木质纤维素组分全利用,为秸秆生产生物乙醇构建了一套更为高效、清洁和经济的生产技术方案,也为秸秆废弃物的多元高值化利用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。该技术方案可有效的应用于其他各种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,对推进生物质能源行业发展,助力“双碳”目标实现具有借鉴价值。

长期以来,该研究团队在各类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向持续深耕,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连续资助下,取得了一系列成果。近期分别在中科院1区TOP期刊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(《工业作物与制品》,IF=5.645)、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(《总环境科学》,IF=7.963)、Journal of Power Sources(《能源期刊》,IF=9.127)、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(《清洁生产》,IF=9.297)、ChemSusChem(《可持续化学能源材料》,IF=8.928)等国际刊物上发表。

基于PHP预处理技术的生物乙醇、木质素以及超高表面积活性炭多联产生物精炼平台

论文链接: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rser.2021.111503;

 

上一篇:《利用亚洲开发银行贷款农业综合开发长江绿色生态廊道项目》监测评价项目座谈会召开

下一篇:张世熔、徐小逊团队在水体氮磷污染修复上取得新进展